365体育博彩:攀枝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www.maomin.org     发布时间:2012-02-16     来源:市政府办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2012年1月4日在攀枝花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覃发树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攀枝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是我市“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发展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积极主动应对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可控,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达到645.66亿元,同比增长15.3%,比计划目标高2.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5%)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4.2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87.75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3.67亿元,增长10.2%。人均GDP预计达到4.8万元左右。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全年完成增加值268.37亿元,增长1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发展质量明显提高,预计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0.13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8.65亿元,同比增长25.4%;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5元,增长16.9%;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27元,比上年增加1334元,增长21.2%。

  (一)三次产业快速发展,特色经济逐步壮大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7亿元,增长4.5%;粮食总产量、各类蔬菜、特色水果分别增长1.2%、7%和19.8%;烤烟标准化移栽面积达13.3万亩,已收购35.17万担;预计肉类总产量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6.98万吨和2.75万吨。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积极推进,全市5个新农村示范片完成投资7.6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大竹河水库大坝枢纽工程已基本完成,列入全国和全省重点建设计划的5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正式启动,观音岩城乡供水工程、马鞍山、梅子箐水库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农村沼气、农村人饮安全、水土流失治理等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62家,农民专合组织38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财政直补资金1.96亿元。劳务经济发展加快,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9.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亿元。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达到1234亿元,增长3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1亿元,增长22.3%。钒钛、钢铁、能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034.5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量的83.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原煤、洗精煤、铁矿石原矿、五氧化二钒、高钒铁、钛精矿、高钛渣等稳定增长。工业企业培育力度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34户。企业整体效益较好,1-12月,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37.29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6.2%,提高30.2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经济平稳发展。物流业逐步成长,密地物流园区、格里坪物流园区、攀西烟草物流中心、米易攀西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二期)、倮果散货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沃尔玛、北京华联、苏宁电器、同乐世界等为代表的知名服务品牌效益明显,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消费活跃,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68亿元,增长18.2%;农村消费市场增长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深入推进。

  旅游业稳步增长。成功举办了欢乐阳光节、第三届米易·迷昜花会节、格萨拉索玛花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推动了旅游经济发展;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二滩森林公园4A级景区通过省级复核,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项目全面启动,米易县南部新城完成迎宾大道建设,开元名都大酒店主体建设基本完成。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0.5亿元。

  金融保险健康运行。截至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22.15亿元,比年初增长17.9%;金融机构社会信用投放总额700.82亿元,比年初增长19.4%;保险行业实现保费收入15.49亿元。

  市场物价高位运行。今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处于高位运行,1-12月累计上涨达4.8%,但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月单月上涨最高达5.6%,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七涨一跌”,其中涨幅最大的是食品类,累计上涨12.1%,食品是推动全年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分别累计上涨10.6%、17.2%,原材料购进价格与产品出厂价格涨幅形成的剪刀差呈扩大趋势。

  (二)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2011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完成总量大,增长速度较快的态势,成为“十二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的重要支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44亿元,增长15.9%,超额完成计划目标,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拉动经济增长7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一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的项目投入加大,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社会事业投资增长26%;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85%;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9%、14.2%、28.2%,第一、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农业和服务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国有投资和民间投资分别增长23.7%、18%;更新改造、基本建设投资分别完成165.32亿元、167.63亿元,增长33%和20.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5.73亿元,增长4.5%。

  资金保障能力增强。积极争取到位国家和省基本建设项目资金3.37亿元,其中,重大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争资额2.75亿元,占争资总额的81.6%;利用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达7.12亿元,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贷款3000万美元;争取发行10亿元地方企业债券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争取地方政府债券2.6亿元;已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8.89亿元,2011年实际发放7350万元。

  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11年,全市10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64亿元以上,全面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炳仁路四十九以东段、新密地大桥上半幅桥建成通车;攀钢1.5万吨海绵钛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建设加快;大竹河水库、云钛公司钛锭项目、龙蟒二期800万吨选矿厂等一批项目进展迅速;观音岩、桐子林水电站顺利推进;红格假日酒店、开元名都大酒店、绿色休闲运动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攀枝花Ⅱ500KV、米易输变电及配套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成昆铁路新线攀枝花段和缅气入攀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即将开工建设;攀-大(理)、攀-宜(宾)高速公路已纳入全省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

  (三)新区建设有序推进,城镇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加紧实施,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的聚集、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新区建设前期工作强力推进。以行政办公区集中、高端服务业集聚、生态优美宜居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城区建设开始启动,面向全社会开展了攀枝花新区“名称”公开征集活动,“花城新区”被正式命名;攀枝花市城市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已完成方案评审遴选,《攀枝花市城市新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完成;核心区用地保障得到落实,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开始启动;新区发展建设资金筹措、新区机构筹建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加大城市综合治理力度,城市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旧城改造,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加快实施,沿江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果;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及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实施花城景观打造,增强城市街道的道路景观效果。炳三区、炳四区建设初具规模,米易、仁和城市建设快步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宜居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11年全市建成区面积达60.92km2,全市城镇人口达72.97万人,城镇化率达61%,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序推进市、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全市新农合制度参合人数47.95万人,参合率达到96.3%;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攀枝花农村商业银行成功挂牌开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企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全年办理基本建设项目82个、技术改造投资项目53个。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积极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各项改革;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改革也不断深化。

  开放合作成效显著。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参加西南经济合作区市长联席会和川滇黔十市地州合作与发展峰会等活动,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和昆明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圈,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新疆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参加第十二届世界钛会、第十九届昆交会等展会活动,特别是在第十二届西部博览会上,签约项目53个,签约金额达274.13亿元,创历年西博会签约金额新高。在“央企四川行”活动中,与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两家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70亿元左右,增长25.1%,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66亿美元左右,已提前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33亿美元外贸考核奋斗指标。

  (五)园区经济实力增强,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钒钛园区发展壮大。围绕打造“钒钛之都”,建设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钒钛产业园区发展加快,聚集效应、规模效应进一步凸现,钒钛、化工、机械制造等一批重大特色产业化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四川唯一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钒钛产业示范基地,为园区重点产品出口创汇创造有利条件;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53亿元;入驻园区企业达147户,投产企业71户;2011年,园区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26.7亿元,增长49.48%,完成增加值38.8亿元,增长36.3%。

  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夯实,完成盐边县工业园区与钒钛产业园区的扩区升级规划,攀枝花南山经济开发区、米易白马工业园区、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攀枝花格里坪工业园区均已纳入全省“十二五”省级开发区规划,继钒钛产业园区之后,格里坪工业园区和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被列入了全省培育成长性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名单,作为全省54个超100亿产业园区培育发展,县区发展后劲增强。全市五个县区生产总值增速均超过11.8%,最高的达19.9%;县区(属)工业也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41亿元,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分别增长14.6%、20.4%、28.3%、28.4%和22.5%;县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5%、9.9%、22.5%、41.1%和42.4%。

  (六)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城市,城乡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集中开展了治理“五乱”、城乡风貌塑造,以及“除陋习、树新风”等活动,交通管理、环卫和园林绿化等工作进一步规范,新建乡镇垃圾填埋场9座,攀枝花市污泥处理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新增、改造绿化景观200万m2。全市全年各级财政投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资金达5亿元。

  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狠抓重点产业、重点耗能企业、重点节能技改项目,淘汰落后产能,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大力支持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安宁铁钛、鼎好太阳能、钢城机电等8项节能与新能源利用示范项目加快实施;全面完成省、市下达淘汰落后产能26户企业的目标任务;总量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共实施完成减排项目15个,预计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化学需氧量5.05万吨、2173吨和1865吨。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强化农村环保工作,加大生态细胞建设,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攀枝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盐边县已建成4个省级、16个市级生态村,米易县成功创建攀枝花市第一个省级生态县;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9%;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进一步加强,水、气、声环境三项整治效果明显,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稳定达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6%和93%;饮用水水源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强化,地表水环境质量优良,各监测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域水质标准;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1.2%。

  (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力推进,顺利通过“两基”国检,职业教育及“9+3”免费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加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今年普通高考取得好成绩,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2414人,比上年增加266人,上线率达37.5%,比上年增加4.22个百分点,同时各层次上线率首次全部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深入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全部完成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按计划强力推进,市二十五中小学校炳三区校区等项目如期开工,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初见成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三年为期的近期五项重点工作基本完成;市中心医院第二住院大楼、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大楼工程、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精神病房投入使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科教兴攀”深入推进。创新型攀枝花建设稳步推进,钒钛产业重大科技攻关中试项目顺利推进;成立了攀钢集团公司牵头建立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攀钢集团公司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顺利推进;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开始启动,全市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新材料产值超过160亿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通过验收。2011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214件,授权831件。文体事业稳步发展。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公共体育场馆对市民全面开放;全市第六届运动会圆满完成;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显著;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工作;“三线建设”博物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稳步推进,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5.9%和96.8%。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低于省下达指标,档案、地震、“六五”普法、人民防空、妇女儿童、民政福利、残疾人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

  民生工程建设成效明显。全年投入民生工程资金26.3亿元,为历年来资金投入最大的一年,大力实施以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为主要内容的十大民生工程,涉及的84个分项除个别项目因规划调整暂缓实施外,其余项目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就业局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分别为7500人和1550人,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全力推进,创业氛围良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扩面进展顺利,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41.39万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1.67万人、21.25万人和22.57万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0.48万人和24.47万人,新农保试点覆盖人数18.37万人,完成了省里下达的参保目标任务,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顺利启动实施。

  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建设经济适用房1060套,廉租房504套,公租房2000套,对4000户低收入家庭发放了廉租住房货币补贴800万元。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30万m2。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煤、运、矿、油和环境等要素保障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与工业强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不相匹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增强;民生民本基础较弱,房价、物价上涨过快,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仍然较重。我们将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在发展和改革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12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动向、新问题,冷静观察、科学研判、积极应对。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曲折艰难,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仍在蔓延,流动性过剩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可能加剧,外部经济环境依然十分复杂。从国内看,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国家将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要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从全省看,将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坚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速度,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加快建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项目,改善发展条件,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力保持经济稳定较快的发展势头。

  我市加快发展既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新的挑战。

  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我市一批建设项目将继续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二是随着四川积极对接云南桥头堡建设和攀西经济区、长江上游沿江发展带等区域规划加快实施,以及建设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攀枝花被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名录,我市经济发展将面临365体育滚球:机遇。三是全省把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攀西城市群,更加注重“三农”、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建设,有利于我市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四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格局战略性调整,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和国内外产业转移将进一步加快,有利于我市充分发挥资源、市场、产业等比较优势,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五是新的增长空间已显现端倪,随着全市省级产业园区建设的加速推进,钒钛、矿业、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将逐步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一是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可避免地使今后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信贷资金趋于偏紧、建设用地更加紧张、新上项目难度增大。二是我市产业层次还较低、关联度不高,优势产业带动作用不强,服务业发展与我市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相符,与全省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跟上全省服务业发展步伐,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已非常迫切。三是我市正处于优势资源开发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环境容量有限,总量减排压力大,环保约束性强,减排形势不容乐观。四是物价指数处于高位,资源价格改革、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可能形成新的涨价因素,管理通胀预期、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压力较大。五是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不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城乡居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按照市委确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2012年全市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按照市九次党代会发展要求,紧紧围绕“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四川南向门户”战略定位、“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战略目标、“四个倾力打造”战略重点,全力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以加快建设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加快建设花城新区带动新型城镇化,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攀枝花人民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保13.5%,力争14%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第二产业增长16%(规上工业增长18%以上),第三产业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5亿元,增长18%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实现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促进经济健康较快发展。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扩大投资,狠抓项目建设

  投资仍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实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狠抓投资狠抓项目,努力保持投资适度规模。一是抓紧项目储备和开工。全力抓好今年重大项目推进,既要抓好上年结转的续建项目,还要着力抓好项目储备,新开工一大批投资量大、增长带动明显的项目。对列入今年开工计划的投资项目,务必要增加前期投入,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完善开工要件,推动项目早开工、多开工、快推进、早见效。加强新上项目的引导,力求项目对企业发展利益和地方发展要求的统一融合,严格控制“两高”及产能过剩行业新上扩能项目。切实做好项目储备动态管理,加强与国家、省上项目规划衔接和对接,力争365体育滚球:重大项目挤入国、省盘子,实现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序接替。二是全力推进以对外大通道建设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实施。认真落实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开展“交通建设攻坚年”活动,强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民生和社会事业、重大生态环保等100个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全面竣工,开工建设成昆铁路新线攀枝花段;继续推进丽-攀-昭-遵铁路前期工作,积极抓好攀-宜(宾)沿江高速和攀-大(理)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交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尽早形成四川南向出海交通枢纽格局;加快推进龙箐大桥至密地桥南、沿江快速通道西区段建设,确保炳仁路后段延伸线全面建成通车;加快S214等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步伐;加速推进机场滑坡治理,力争上半年恢复通航。加速推进观音岩、桐子林水电站和缅气入攀、成品油入攀管道建设,积极推进一批太阳能、风能示范电站;建成攀枝花Ⅱ500KV、米易输变电工程并投入使用,争取开工米易500KV输变电工程二期、枣子坪220KV和安宁输变电工程;尽快开工攀钢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加大筹融资力度。进一步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在清理规范融资平台的基础上,发挥融资平台对促进项目建设的重要作用。要积极争取国家、省上项目资金,准确把握国家资金投向,加强项目包装、申报,努力争取中央和省365体育滚球:的项目资金投入,带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快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积极争取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制定实施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365体育滚球:的使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努力扩大社会投资规模。

  (二)坚持工业强市,做强产业支撑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新型工业的竞争能力。一是着力培育重点产业。加快工业结构转型升级,重点抓好全市“6+2”产业布局和规划,加快推进钢铁、钒钛、能源、化工、矿业、机械加工六大主体产业和太阳能、风能和生物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主体产业要集约发展、规模发展和品牌发展,延长产业链,新兴产业要尽快找到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着力培育产业龙头企业;编制和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方案,为攀枝花工业产业定位提供指导,为工业招商引资提供项目支持,提升全市产业发展层次。二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的思路,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和项目落地两个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企业入驻条件和发展环境;紧紧抓住省上加大园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园区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打造信息、物流、技术、融资等服务平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优质高效的配套管理服务体系,增强园区的服务功能;支持并力推四川省钒钛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是抓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加快推进钢城集团渣钢渣铁综合利用项目、富邦1000万件刹车制动毂项目、攀昆2万吨钛锭项目、攀昆矿业800万吨钒钛矿洗选项目、攀钢集团炼铁厂烧结系统三期工程、东方钛业二期扩能工程、华铁钒钛偏钛酸项目、泓兵钒镍2万吨/年镍铁技改扩能工程等项目建设;确保攀枝花学院2.1兆瓦屋顶太阳能电站建成投运;力争攀钢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新中钛20万吨人造金红石等项目开工建设;实现攀钢1.5万吨海绵钛、龙蟒二期800万吨选矿厂、白马铁矿二期、金江钛业15万吨高钛渣等项目达产增效;做好攀钢4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前期工作,充分发挥新经济增长点的效益和作用。四是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整合,主动与大企业配套协作,实现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专业发展,提高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五是搞好要素保障与协调。在电力供应上,多争取用电指标;在土地供应上,按照国家要求切实加强土地调控,统筹好用地安排,盘活土地存量,搞好土地储备,满足发展需要;在能源供应上,要早做安排,早做预案,确保煤炭和成品油的正常保供;在运输保障上,积极做好衔接、协调和调度工作。

  (三)壮大服务经济,促进产业升级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和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经济,采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一是突出发展物流产业。加快密地物流园区、格里坪物流园区建设,打造攀西工业物流中心;切实加强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重点抓好与成都、昆明两个一级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信息和物流联运搭接工作,加强区域物流合作;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支持物流企业发展,力争实现物流业发展的重大突破;重视金融保险、信息、专业中介等新兴服务业态的发展。二是创新发展特色旅游业。围绕打造“中国阳光花城”和以“康养”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重点推进大黑山环线等景区连接道路开工建设;积极推动盐边红格温泉阳光运动旅游度假区、仁和阳光康养旅游区、米易阳光运动旅游区和东区阿署达风景区等重点精品旅游区以及高星级宾馆的建设进度;开展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大香格里拉精品旅游环线;提升“冬季阳光之旅”旅游品牌效应,举办好“欢乐阳光节”、“格萨拉索玛花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实现旅游总收入52亿元。三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完善消费设施,确保三森美居、红山国际等项目如期竣工,加快银泰城市商业综合体等商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业以及社区、家政、养老服务业。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继续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加快完善产销、科技、信息和金融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延伸产业链,建立和完善外贸出口机制,有效防范贸易风险,努力实现外贸出口从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的转变,拓展外贸发展空间。五是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围绕建设区域文化高地,以构建移民文化、苴却砚文化、大笮文化、国胜茶文化、迷昜文化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扶持文化企业,不断扩大文化产业的规模,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我市新兴重要产业。六是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以保障性安居工程为重点,落实房地产市场的配套措施,规范开发、经营行为和房地产市场秩序,合理引导住房消费,优化住房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发展特色农业,繁荣农村经济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以特色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主导产业为重点的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二是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抓好水利设施建设,搞好观音岩城乡供水、马鞍山水库、梅子箐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及跃进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渠系配套工程,推进灌溉渠系和田间道路配套,发展高效节水设施;抓好以田型调整、地力培肥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新型农机具装备建设;继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沼气、农村危房改造、病险水库整治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继续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探索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成片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新村建设,突出具有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的新型村落,推广新村建设经验。加快推进全市各县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抓紧启动建设一批新的示范片。深入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和庭院环境整治,改善乡容村貌,建设文明、幸福的新农村。四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城镇将供水供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以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为重点,继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三农”投入,落实好强农惠农的各项补贴政策;创新农村经营管理机制,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林权流转、宅基地流转新模式、新机制;抓好劳务转移输出,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帮助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五)加快新区建设,推进城镇发展

  按照“扩大规模与加强基础并举、拓展新区与提升老城并举、完善功能与塑造特色并举”的工作思路,构建合理的新型城镇体系,突出“阳光·花卉”两大特点,全力打造阳光花城,加快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一是加快新区建设步伐。把新区建设作为拓展城市规模的重要载体,完善花城新区功能规划,按照“一心四片”阳光型建设布局,2012年计划实施项目10项,年度投资10亿元,重点完成老黑地移民安置点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加快新区范围内重要道路建设,核心区给排水、通讯、电力、燃气等市政管线工程同步开工建设,中心商务区力争年底开工建设,总发物流园区、流沙坡职业教育培训园区加快启动。二是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大力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和重点镇为依托,一般乡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网络型城镇体系;把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城市形象,重点推进市建二公司机关片区、德阳巷、五十四金华巷片区等旧城改造;切实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道路和桥梁建设,加大城市停车场(点)、电网、天然气、供排水管网、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城镇管理,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三是加快制定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措施。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城市新区,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向城市功能区集聚发展,增强城镇就业吸纳能力,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破除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研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办法。

  (六)稳定价格水平,保障群众生活

  物价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今年的价格工作,要按照中央、省上要求,切实做好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一是着力保障市场供应。加强重要商品的产运销衔接,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菜篮子”责任制,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政府储备调控和引导市场的力度;认真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专项治理农贸市场秩序,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进一步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二是完善价格调控预案。加强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的监测,适时发布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合理引导消费。加强价格预警,针对可能出现价格异常波动的苗头性问题,研究制定和适时启动价格应急预案。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审慎出台。三是整顿和规范价格秩序。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加大资源产品价格、交通运输价格、垄断行业收费等专项检查力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范粮食、油料等农产品收购秩序,遏制过度投机。强化成本监审,防止不合理涨价。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社会预期。四是健全完善价格联动补贴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适时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七)强化节能减排,加强生态建设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着力抓好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节约,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强化节能减排。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狠抓重点工业企业节能,继续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设备。重点推进钢铁及化工行业余热余压利用、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技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一批重大节能工程建设;统筹加快推进其它领域重大节能工程,推进建筑节能,实施城市公共照明节能改造,强化机关节能,继续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重点抓好企业生产减排,逐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抓好农村污染源头防治工作。二是发展循环经济。继续推进总量减排,发展循环型工业园区,积极推进攀钢、攀煤、钢城、龙蟒、川投等企业为代表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动冶金、化工、建材和焦化等行业的“零排放”试点示范工程,建立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放、可循环的发展机制,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三是搞好生态建设。认真组织实施《攀枝花生态市建设规划》,全面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快森林生态、草地生态、水生态等各生态要素的保护与建设,继续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

  (八)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着力推进五项重点改革,确保医改收到实效;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抓好米易县改革试验区建设,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力争改革试点取得新突破;统筹推进涉农领域改革,重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加快市场主体制度改革,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深化财税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补偿机制,稳步推进水、森林、矿产、电力等资源管理使用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二是强力推进区域合作。加强与毗邻市、州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抢抓云南桥头堡建设机遇,开拓东盟、南亚市场,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新格局;主动对接成渝经济区发展,深化与成都、重庆等地的合作,积极对接“川南经济区”,联动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发展,强化煤炭、水电等重点资源的开发合作,不断拓展资源腹地;加强与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各省市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吸引产业转移,不断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组织园区、企业参加各类专题投资促进和产业对接活动;加大签约项目落地推进力度,抓好已签约招商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创新投资促进方式,突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投资促进活动,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380亿元。四是加强外贸进出口工作。按照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钒钛产业示范基地要求,切实加强钒钛产业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外贸出口企业培育,促进我市外贸快速增长,进一步提高我市经济外向度。

  (九)发展民生事业,改善人民生活

  切实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让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365体育滚球:惠及全市人民。一是继续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安排好项目和资金,增加财政投入比重,争取办成一批群众期盼的大事实事;重点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建设等工程项目,确保完成443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其中新增廉租房504套、经济适用房430套、公租房1500套、棚户区改造新增住房1511套。二是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国家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全面完成二滩水淹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制定新的扶贫开发规划。三是稳定和扩大城乡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和失地无业农民等困难群体就业问题;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全力推进统筹城乡社会保险工作,继续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五是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大投入,实施教育重点工程和改革试点,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主城区教育资源配置工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健全和落实教育资助政策;重点加快市中心医院第二住院大楼、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门诊医技楼建设,搞好市二医院外科住院大楼建设,抓好社区和乡镇医疗机构建设,深化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能力。六是突出抓好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广播电视和群众体育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工建设“三线建设”博物馆,加快推进体育公园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城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公益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村村响”和自办节目覆盖工程,壮大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健康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推进现代人口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七是切实抓好社会稳定工作。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快建设本质安全城市,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继续开展“六五”普法,积极推进妇女儿童、档案、审计、老龄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市第九次党代会为建设幸福攀枝花描绘了美好的画卷,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谋求新的发展,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紧扣主题主线,把握工作基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团结进取、务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